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从港口感受中国经济温度(图说)

来源:港口经济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不只在江苏,山东港口渤海湾港5月份集装箱单月吞吐量首次突破5万标箱,上海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,中山港上半年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.4%……从北到南

不只在江苏,山东港口渤海湾港5月份集装箱单月吞吐量首次突破5万标箱,上海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,中山港上半年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.4%……从北到南,我国港口千帆竞发,尽是一片勃勃生机。港口是反映对外贸易情况及国民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。6月份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4.3%,各地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,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为外贸保稳提质夯实了基础。

本文转自:人民日报

在江苏省张家港港,码头上一片忙碌景象。
施柏荣摄(影像中国)

江苏省连云港港持续扩大陆海联运通道优势,一艘大型船舶正在装运集装箱。
王健民摄(影像中国)

江苏省如皋港,时下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。岸边,桥吊不断抓取集装箱,对讲机中传来此起彼伏的调度口令;水中,满载的巨轮来回穿梭,装卸各式各样的货品。截至7月15日,如皋港务集团苏中国际码头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万标箱,同比增长6.8%。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挑战下,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。

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是港口发展的关键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需要有关部门发挥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作用,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。各大港口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,也应拓展“数字+服务”,从物流装卸领域不断向贸易、金融、保险、电子结算等方面延伸,做到补链、强链、延链。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08月04日 05 版)

港口经济发展离不开智能化助力。近年来,从吊机无人化改造,到装卸流程可视化升级,一项项智能化升级的小环节,带来了港口建设的大变化。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,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码头高50%以上;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,采用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ITOS,原先119人操控的轨道吊现在仅需9人远程监控操作。发挥科技作用,改造港口设备、作业流程,将推动港口生产调度提质增效、节约成本,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。

陆海联动为港口发展打开新局面。内陆是海港的广阔腹地,海港是内陆的重要出口。海港要发展,就必须摒弃守港吃港心态,与内陆地区形成优势互补。内陆货源充足,如何把港口搬到“家门口”,让货物搭上便车?海洋航路宽广,如何畅通航线,让货物行销各国?这需要在货物转运、上船等环节上下功夫,缩减工作流程与运输里程。在连云港港,中欧班列与港口无缝衔接,天南海北的货物运抵港口后,又迅速运往四面八方。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,通过港口为沿线发展注入动能。

面朝大海、背靠大陆,港口一直是开放与希望的象征。尽管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,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。一座座繁忙的码头、一艘艘满载的货轮,释放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信号。坚定信心,迎难而上,更好发挥港口优势,畅通国内大循环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,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。

文章来源:《港口经济》 网址: http://www.gangkoujingji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9/497.html



上一篇:从港口感受中国经济温度
下一篇:中国港口:奏响经济超强音

港口经济投稿 | 港口经济编辑部| 港口经济版面费 | 港口经济论文发表 | 港口经济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港口经济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